看了青春電幻物語後,
不由得想到了以前BBS看過的這篇文章。
雖然和電影沒什麼關係,卻也說了一些關於青春的事。

--
作者  skykissx (雨過天青即是自由處) 
 標題  Re: [分享] 青春要留下什麼?                                              
 時間  Mon Mar  5 13:19:09 2007                                                
───────────────────────────────────────  
 (不知不覺  寫很多  請耐心看完吧:) )                                          
                                                                               
關於青春                                                                       
青春因為太過美好,所以不管怎麼過,都會有遺憾。                                 
                                                                               
看著電視裡的卡通,                                                             
主角多半是高中生   小時後看名偵探柯南裡的小蘭                                  
是大姐姐  一轉眼,自己已經比小蘭大了好幾歲。                                   
                                                                               
灌籃高手裡的流川和櫻木也才是高一生。                                           
                                                                               
青春都有一種該做而未做的惆悵。
好似這個年齡該做什麼卻沒做什麼。
該有點瘋狂卻是平淡無奇。
別人可以拯救世界,談轟轟烈烈的愛情。自己好像一事無成。           
                                                                               
如果要質問自己怎樣的生日才過癮,怎樣的生活才精采,也答不上來。                 
                                                                               
只是生活中總有著,"啥?就這樣喔"的惆悵。                                        
                                                                               
如果我們和那些早早出道的藝人 或是少年得志的人易地而處                          
他們眼中會不會有我們所沒有的遺憾?                                              
                                                                               
我們真的能像卡漫中的航海王一般,凝視著夢想,夢想著海洋?                       
我們真的能像偶像劇的男女一般,有著轟轟烈烈的愛情?                             
                                                                               
還是說 真實人生 其實不是那麼緊湊的幾個起承轉合,我們的人生                     
和電視上長的不太一樣,青春也未必是那樣!                                        
                                                                               
18歲的我,沒有特別的感覺。
19歲的我,覺得19歲是一種18歲的再確定。               
隨著年紀的推移,
21歲的我開始注意的不是時間帶走了什麼,
而是他也留下了那些珍貴的東西,而去注重的也不是年不年輕,
而是一年又一年時光更迭後,
發現只要再給自己一點時間粹煉就可以越來越好的期待,                 
說實在的,有時候會覺得過去的自己很傻很笨,這也表示年紀不是白長的。             
                                                                               
有人問馮翊綱老師 那些很痛苦的事,是怎麼克服的?他笑笑的說,                    
你知道嗎?年齡不是沒有用的。                                                   
                                                                               
時光總是會逝去的,但那些美好的時刻會融入我們的身體裡,累積                     
下來那些過去做過的努力,過去的一點一滴串連到現在和未來。                        
                                                                               
我肯定青春是美好的這件事,我也肯定青春重要的地方在於                           
你有那種嘗試的衝勁和探索的勇氣,但我覺得那不是唯一的價值。                     
                                                                               
我很喜歡我大一的時候 心理學老師和我說的一段話:                                  
說什麼大學生是黃金歲月都是騙你的,                                             
假設 體力時間 金錢                                                            
責任 構成一個曲線                                                             
20歲剛好是 體力最高 時間最多的時間                                           
too much money too much time in hand                                            
但是沒事做 又沒錢                                                             
所以無聊和迷惘 成為年輕人生活的基調                                           
35~55歲才是人生黃金歲月                                                         
                                                                                
 男生 現在的你,沒什麼聰明,小聰明騙騙女生可以                                 
 但騙不了自己                                                                  
                                                                               
 年輕時 多奮鬥 多找點夢想撐住現在的樣子                                      
                                                                               
 最後你會發現                                                                  
 你會愈來愈可怕,因為你你會愈來愈有自信、                                    
 愈來愈愛自己,然後愈來愈美麗。                                                 
                                                                                
如果說青春真的是最精華的時間,那也是我們最不懂事的時候                         
我時常覺得大眾媒體灌輸我們的價值觀都太一元了,
電視充滿了青春無敵的說法,當然我也覺得很棒,
但是老了就沒有價值嗎?                                
                                                                               
或者說總有一天我們會老,
我們會步入中年,那到那個時候我們要如何自處?           
這方面對女生來講又是更明顯的壓迫,尤其是三十歲,這條界線,                     
但我仍覺得三十不但而立還可以而麗。                                             
                                                                               
那不只是一種外貌上的美麗 而是一種知性 經濟上的獨立                             
一種確信自己的夢想 可以有實踐夢想能力起飛的時間。                               
                                                                               
之前去聽林火旺教授演講                                                         
他說,                                                                            
有人說只有青年的時候才有夢想 我說不是 年輕才有的理想叫幻想                    
那是年輕時還無法拿捏自己的重量所做的夢                                          

真正的夢想是時時刻刻都在發光的                                                 
                                                                               
很多人都說要等準備好了 才去實踐他的夢想                                        

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生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死                                          
為什麼不時時刻刻 一點一滴的去實踐呢?                                          
                                                                                
因此,我覺得大學沒有實踐夢想也沒關係,因為夢想是一輩子的事,
就像玩音樂,看書很多很多的夢想都是一輩子的事。                                      
                                                                               
而大學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                                                    
                                                                               
那場演講 林火旺教授又說:                                                        
大學沒有高深的學問 只有筆記文化                                               
做學問是一輩子的                                                               
                                                                               
那為什麼要念大學?因為要在大學裡找自己                                         
終於你有機會脫離了高中那個受社會期待的你 受家人期待的你                       
社會安排的路                                                                   
                                                                               
你有時間可以好好想自己是什麼 自己要什麼                                       
                                                                               
那麼,要怎麼認識自己?把自己放在可以被挑戰的位置                                
                                                                               
再談一點就是一個謎思,
就是我們都會以我們系學什麼,而決定了自己能做什麼。       
可是卻不會問"我"這個人能做什麼?                                               
                                                                               
其實是倒過來了 我們應該問 
我這個人的態度 個性 基本能力 
再加上"專業能力(你所學)"能做什麼!                                                                
你在大學所學該是個plus 而不是限制!你可以往回想 不是師院生                     
能做什麼 而是大學生該做什麼?或是更根本的 作為一個人 該做什麼?                 
                                                                               
想更清楚後,你會更海闊天空                                                      
                                                                               
最後我節錄一段 我以前去聽蔡詩萍演講自己做的筆記                                 
                                                                               
50歲還能不能做夢?40歲還能不能要威震天下                                     
大喊我要當航海王?                                                              
                                                                               
也許我們會覺得這樣的人瘋了                                                      
                                                                               
但他要告訴我們的是,還有人在這個時候作夢。                                     
                                                                               
李安 林懷民 郭台銘                                                             
                                                                               
李安三四十歲時,在家裡帶小孩洗碗燒菜。                                         
十年中他不斷的投劇本但沒人要                                                   
後來用喜宴打出了名聲,他寫了本書叫十年一覺電影夢                               
                                                                               
蔡詩萍用他自己做例子,他說他30歲以前也不知道要做什麼                           
然後到了30歲以後才認真開始有一點目標想要做一些事,                             
                                                                               
他想表達的觀念是我們的人生是C型人生                                             
從一個循環到下一個循環                                                         
從一個階段到另一階段                                                           
                                                                               
我覺得他給了我們一個方向,不管幾歲你都能作夢,                                 
你也都該作夢。                                                                 
                                                                               
也許到了老的時候,比較沒有作夢的力氣和作夢的機會了,                           
但實踐夢想的能量,是不會因此而減少的。                                         
                                                                               
我真的很想說,不要被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騙了,                                     
誰和你講作夢是年輕人的專利呢                                                   
                                                                               
難怪我們會那麼畏懼年老                                                         
                                                                               
最後他說,我現在學EMBA 想成為一個財務管理小有地位的專家                      
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去推動幫助一些大眾的事,
他還希望自己中年之後還有個夢還有好多好多....                                                       
                                                                               
他在言談中有透露著人面對中年的態度,
40歲已經領不到十大傑出青年了喔             
看吧,我就知道你們對中年人有歧視。                                             
                                                                               
但我被他最後的鼓舞感動了。                                                     
                                                                               
最後的最後他說,一個中年男子賠上了青春,但仍有那麼多夢想,                     
那你是不是該有夢想呢?                                                         
                                                                               
如果有帶給你一點的話,那我說的這些話也就值得了。

fox9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部很美也很恐怖的片,
先不說劇情,
光是他的攝影就是很不一樣的表達方式,
有的鏡頭甚至直接拿DV來拍攝,
很多的鏡頭晃動,
如何紀錄青春的光影?
怎樣的鏡頭,就有怎樣的故事。

首先,這部電影充滿了許多重要元素,
關於青春,All about Lily Chu Chu

以太,
真相未明之前,
虛構卻令人滿意的物質,
一度被認為擁有魔法般的力量。

打字鍵盤聲、BBS,
網路是另一個空間,與現實不同的是,以文字填充。
It could be anyone at all.
填補一些東西,說不出的話,失落,顏色。

綠田園,
純真,顏色,以太的代表物。
黑旗是沒有顏色的地方,
最後,綠田園也褪色了。

Arabesque,阿拉貝斯克,
意指各種曲線交織的線條美,
也有華麗、奪目之花樣之意。
德布西的鋼琴聲穿梭在電影中,
而他就是Arabesque最佳的音樂詮釋者。

Lily Chu Chu,
音樂,心靈的慰藉,唱出青春的靈魂,
用以太力量捲起一片綠浪。
在已褪色的矩陣中特別鮮明。
呼吸。

矛盾,
痛苦,在盛夏結束之後。
強暴與古典樂的衝突。
咆哮,沒有人了解。
現實與虛擬一起崩潰。
飛翔,極致的飛翔。

當這些元素和青少年混和在一起,
毫無疑問,就是青春。
表現青春用文字是不夠的,
這部片光影的掌握特別到味,
看的時候,
我沒有流淚,
也許我道行不夠XD
也許是德布西和Lily Chu Chu的音樂把整個情緒圈起來了,
沒錯就像以太一樣,
也可能是關於青春的淚已經留得太多了,
看著那些光影我會覺得 對,就是這樣
當下沒有別的文字想補充
這當然不是說強暴搶劫援交排擠別人和校園霸凌很好,
而是青春所做的事有時很外顯,
但是心靈卻很內斂,很柔軟又很堅強,很矛盾。
不可避免的壓抑,吶喊,飛翔,
將心靈浸在以太和虛擬中,無法改變事實的無奈。
暗戀,心痛。
朋友疏離,一切變了樣。
『都是星野害的』、『這傢伙再脫軌下去,會害死大家』、
『我們有五個人,要搞死他並不難』。
結果,根本就沒有朋友,根本就沒有情誼,大家只是為了活命。
殺人的人喊痛。
正義,需要高強功夫 嗎?
最壓抑的蓮見雄一最後利用群眾殺了星野,
曾經的朋友,現在的敵人,虛擬的好友,
究竟什麼是正義?
當最後什麼都變的沉默,表面的和平才是最可怕的。
鋼琴美少女,夕陽下默默彈著鋼琴,
彈著屬於她的Arabesque,好像想留住青春最初的美好。

關於暴力,
這部片不可忽略的因素,
一樣,在國中的時候,我特別有感覺,
讓本來正義感相當強烈的我,
產生了疑惑,
後來我是屬於相當壓抑的那一群,
無法做什麼改變,
將注意力放在課業,
企圖忘記那種黑暗,
默默忍受像星野那樣的人。
但時間的確會改變一切。
對於暴力的本質,我無法加以敘述暴力,
我還沒有全面性的了解。
網路上有個人說的很好,
http://ilyagram.org/blog/archives/1562.html
起碼就表面上看來,「體制」是沒有犯什麼錯誤的,
老師、家長都以和善、諒解的方式與少年們說話。
少年們為何就是會作出那些事情?一切似乎是青春本身的問題…

我覺得到處都是問題。大家都是 mind their own business,
都是在自己的本分上作自己的事情。都沒有跨過那條線;
只要有任何一個人跨過線,世界就會不一樣了,不是嘛?
少年的世界裡面的權威,在沒有任何大人分享下,
變成一個遺世獨立的王國。
任何的想像轉眼變成真實,不需要任何的邏輯。
暴力就是最大的邏輯,無論朋友或同學。
倘若任何人看透了他們的遊戲規則,
以外在世界的暴力阻止他們想像的暴力無止盡的流竄,
也許他們就有機會在告別世界之前,接觸到一點點的真實。
有著外部暴力介入,不是無止盡的內部暴力的真實。

外部暴力與內部暴力的關係:
我想到劍道社的那種體制、年齡階層的文化與暴力。
台灣有沒有我不知道,但是我想說的是這種「自發性」的暴力關係,
存在於「星野」或者「久野」這樣的孩子有多麼的「出眾」(outstanding)。
越是突出,越是能夠聚集集體暴力朝向某個方向演化。
台灣我們自己以往所知的暴力,
乃是以前段班、後段班的方式區分開來,
divide and conquer 籠罩在老師們的外部暴力之下。
我覺得這讓我顫抖著注視暴力的本質。

事物在轉捩的時候特別模糊,
這部片描述了青春這種模糊,
這就是藝術。
【青春電幻物語】不像【花與愛麗絲】般明亮,
它注重於心靈的描述,很是高明。
電幻,取的真好,兩個字把重要元素都包含進去了。
插播一下【花與愛麗絲】,
當【花與愛麗絲】男主角把紅心A的點說破的時候,
美感頓時下降,他應該要默默拿給蒼井優,無聲勝有聲阿XD
為【青春電幻物語】和【花與愛麗絲】掌鏡的主要攝影師,
據岩井俊二在【花與愛麗絲】幕後訪問的說法,
那位攝影師在拍完【花與愛麗絲】後幾年就不在了,
岩井俊二也很懷念這位老朋友:
「在他鏡頭下的東西很不一樣」
真的,很不一樣。

fox9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Sep 19 Wed 2007 11:46
長夜漫漫 雨聲連綿 風聲颯颯
室內空氣有點凝滯
新竹26℃的白色空間中
      飄著
超過37℃的孤獨人體
頭昏眩亂 力量驅零 思考攤成了一片無謂
有點想你
Repeat著Led Zeppelin [The Rain Song] 企圖
好受一點
母親兩通電話勝過阿斯匹靈
加溫 再加溫
可心寒卻不斷湧上 一陣又一陣
畏寒難忍
沒有人

長夜漫漫 雨聲連綿 風聲颯颯………

--
颱風天下午看完「沈靜的美國人」以後,
忽然,真的是相當突然,
身體忽然非常疲累,
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體溫直線上升,
想必是身體的防禦機能失控了,
下午昏睡了一下,最痛苦的時候過去了,
可是還是很痛苦,
一直呈現半昏迷狀態,
溫度還是很高,頭也很痛
晚上想要喝水,
該死的飲水機卻一直在清洗中,
拜託,從八點洗到十一點還沒洗好,
再不喝水我想我會被自己熱死,
我決定靠自己了,
外面依然風雨頗大,
用僅有的力氣出門到附近的小七買水和柳橙汁,
回來以後,
邊喝水加柳橙汁邊寫了以上的詩,
寫的同時,
奇蹟發生了,
真的,我絕對沒有在嘴砲,
不知為何我流了很多汗,
然後,突然,燒退了。
照理講,流汗會退燒沒錯,
身體沒有恢復正常,還是會再燒回來,
不過,我就真的是退了。
也許水和維他命C的加持幫了我一點忙,
真的很神奇。

今天早上起來不會很痛苦,
只是有一點虛弱,流了一點汗,
沒有頭痛,
沒有喉嚨痛,沒有鼻塞流鼻水,
肌肉也沒有酸痛,
腸胃有點怪就是,
害我很猶豫要不要看醫生,
現在在計中精神算很好,也沒有肚子痛,
下午去檢查一下好了,
希望不是併發腸胃炎阿,
上天你要幫忙就幫到底,
我中秋節還要吃月餅和柚子耶~

fox9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味道有點沈默。
昨天同學找我去他家吃飯,
本來想說是他們那間4人自己煮嗎?
當時我很期待,四個男的會煮什麼晚餐?
結果發現他是約當時系學會成員去他家吃飯,
然後晚餐當然是系會女生煮囉^^"
我很有禮貌的帶蘋果西打去他家,
一去到他家,人都到了以後,
除了我之外,
4個男的開始打麻將,3個女的開始處理食材,
由於我不會打麻將閒閒沒事做,
所以就幫忙挑空心菜的梗,
還好我媽平時看我太閒有教過我,
雖然速度比不上新時代的材料女性,
卻也多少幫點忙,
挑完菜我也不知道要幹嘛,
因為3個女生在廚房人手太夠了,
我去亂只會降低她們整體運作速度,
所以我就當旁觀者,
看麻將打什麼,雖然我看不懂;
看女生再煮什麼,發現他們要煮粗麵和義大利麵之類的。
其實看女生做菜還蠻有趣的,
因為認真的女人最美麗>///<
雖然我發現她們拿炒鍋鏟來壓蒜頭的不良示範囧
這就和女生喜歡看男生做菜差不多吧,
食物有魅力,做食物的人也有魅力,
而做出美食的人就像藝術家一樣XD
可惜我離這段距離尚十分遙遠XDD

我也被邀入戰局,
很笨的打了兩場麻將,
連麻將都不知道幾張,
摸牌要摸哪裡,
花要拿出來也不知道,
擲骰子後要從哪裡拿我也不知道,
怎麼樣才能胡我也不知道,
果然有新手運阿,
靠著旁人指點迷津,
第一次就自摸胡了,
不過第二次就沒那麼好運了,放槍。
最後總算知道怎樣才能胡,
不過我還是不會打麻將,
因為不熟,
特別是要從哪裡摸牌,
平時摸牌和有花的摸牌我還搞不清楚在哪摸,
牌有幾條我還要一個一個數XD
什麼情況下可以吃,上家還是下家我也不清楚,
總之以後有機會再打吧。
後來麵煮好了,有義大利麵和粗麵兩種,
兩種都有肉與其合奏,加兩碗空心菜,
算是不錯的晚餐,餓了都好吃。

吃完以後沈默就開始了,
其實開始吃飯的其間,話題就有一個沒一個,
都是一些無謂的嚷嚷,笑點更是不可能。
有的男的聊喝酒,
聊夜巡者裡面的伏特加喝法,
特別是聊到上次喝伏特加到吐的時候特別興奮,
吐了滿地、宿醉超痛苦之類的。
ㄜ 我不知道有什麼好興奮的,
女生很尷尬的坐在一旁隨口附和幾句,
「唉呦 喝那麼痛苦要幹嘛?」
然後有些男的開始手癢想要打麻將。
有些男的拿柚子皮亂丟挑釁別人。
女的一樣很無聊的自顧自聊天。
我呢?我就負責在旁邊拍相片。

悶。

大家合作了一年的系學會,
現在卻沒有共同的話題,聊天的默契,
其實可想而知,
當時系學會就是少數人的熱情了,
一年下來,能有多少默契呢?
尤其現在大四修課大不同很少會遇到這些人了。

沈默時間結束,
打麻將開始打麻將,
走的走,
我是屬於走的一員,
向作東的同學擁抱一下,說掰掰。

fox9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三年了,
對於材料系的氛圍,
還是感到不喜歡,
我不知道其他系的氣氛如何,
亦或是這就是一般大學生的感覺?
至少,在我08這屆,
材料系很多人好像都很自我,
對他有利益的事情才做,
特別是考試成績上的利益,
如果要無利服務他人,似乎是非常困難的事,
很多07學長姐也說我們這屆很散,
事實上也是如此。
奇怪的是,
材料系很多人加入服務性社團,
懷幼社啦,山地服務社啦,
但對於周圍的人很奇怪的沒有相對的熱情,
像辦迎新宿營那種大家都很熱情的情況,已呈絕響。
同學之間的話題大多數都是
「你考多少?第幾名?」
「完蛋了,我還沒念完第二次!」
「你怎麼沒跟我講有考古題?」
「看那麼多沒用啦,背考古題卡實在!」

夠了。

我覺得材料系在課程上就對學生造成很大的限制,
大一到大三課塞一堆,在材料系上課絕大數,
不管課程有用或沒用,老師上的好或爛。
材料是很上游的東西,
應該要更注重基礎科學才對,
開了一堆應用類型的課,
結果沒有實驗也不瞭解理論,
只能硬背,大家考試比誰考古題背的熟,
這就是我最討厭的地方,
問過之前的導師他也對材料系課程規劃不是很滿意。
而且材料系和其他系之間似乎也沒有很好的友誼關係,
除了現在很多人不喜歡的系主任,
像人稱動機系、外語系本一家,材料系就沒有。
不過09學弟妹似乎已經和經濟系漸漸建立友好關係,
真不錯,加油~

現在在電機系旁聽兩堂課:線性代數和電子學,
感覺很好,不過我看他們很多人上課也很倦怠XD
也許在同一個環境待久了,就會這樣吧XD
清大材料系人稱材料龍頭,可惜我讀完三年並沒有這種感覺。
課上的好的老師少,大學部課程規劃又很怪。
我想我應該是不會考材料所。

材料系真的也許是太上游的工程學系了,
對於人與人之間互動似乎就忽略了,
星期五修了行銷管理,
發現社會科學確實又是我所缺乏的,
社會科學很好玩,和人生活互動息息相關,
那老師好熱情阿XD,
講到杜拜帆船飯店停機坪改建的網球場的廣告的時候,
有阿格西和費德勒,
她很喜歡阿格西:「歐~他真是讓人受不了」XDD

材料系就是比較缺乏熱情吧,
不過有極少數老師對於學術上的熱情,
也讓人不可小覷,
像我上金屬材料的時候,
我就很佩服金屬教授陳瑞凱(和1976主唱名字一樣XD)
他教的超好,上課完全不用看課本,
無論講到什麼金屬都可以滔滔不絕,
無論製程啦商業用途啦等等
他在中鋼做了很多年後回來教書,
之前帶我們去中鋼參觀,
發現他在中鋼的人脈超廣,中鋼董事長都很尊敬他。
他說他已經可以退休不教薪水還比較高,
但他說他想讓更多學生瞭解金屬,
他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
「無論何時,我看到金屬就會打從心裡的高興,
金屬在我眼中,沒有秘密。」

這就是熱情!

fox9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